太虚大师相关论文
太虚大师的《整理僧伽制度论》是体现其僧制改良思想的重要文本。其中所涉及的对僧人的规训与治理,对政教关系的处理,各种社会思潮......
自晚清以来,传统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宗教都面临着时代变革的强大压力,其中佛教作为传统宗教也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而面......
在这里,寺庙方丈写博客、发微博,还出了100多本书; 在这里,有北大、清华、中科院的硕士、博士出家,只为追寻内心的信仰; 在这里,拥......
随着近代中国佛教复兴运动的兴起,密宗的复兴也在这波浪潮中得到了以太虚大师为首的中国佛教界的重视,东密的回传以及之后藏密的传......
起居室的墙上,挂了一幅画家朋友陆咏送的画,画面上是一只丑丑的毛虫,爬在几株野草上,旁边有陆咏朴素的题字: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
秋水鱼踪,长空鸟迹;若问何往,往生净域;觉而不迷,生必有灭;乘愿再来,何须悲泣?这是茗山法师生前写的临终偈:《告慰诸弟子》。这八......
重庆北碚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是西南地区一座风景优美的小城,也是重庆市的后花园。可是,这座美丽的小城却深留着昔日日本帝国主义飞机轰......
本文对太虚的“教制革命”及其社会实践进行了研究。文章集中讨论了,近代佛教制度的变迁是制度稳定性、社会环境变动性和神圣资源最......
太虚大师(1889-1947),民国时期著名的佛教领袖和造诣精深的佛学家、思想家,中国近现代佛教改革运动的领袖人物。太虚大师著作等身,他......
少林寺和方丈永信法师,无疑是近些年来佛教界和佛教学术界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它反映的是中国佛教在改革开放初期,适应社会发展......
“人间佛教”作为专有名词出现,是在太虚大师一文中,作为现代特有的佛教理论思想体系则形成于20世纪,对于“人间佛教”,谈论倡议者......
21世纪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在这一世纪佛教将肩负着什么样的历史使命,佛教界大都在思考,湖北省佛教代表人士认为,中国佛教有......
摘 要 抗日战争中,太虚大师在重庆组织的僧侣救护队宣传抗日,参加救护的事迹。 关键词 陪都重庆 太虚大师 僧侣救护队 1937年7......
世界佛学苑图书馆馆藏丰富,既重视研究又兼顾普及,具有鲜明的办馆特色,在中国近代佛教图书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今研究型专业图......
憨山德清和太虚大师所领导的晚明佛教改革与民国佛教改革,代表了近代中国佛教改革史上的两种重要范式,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历史关联......
2013年底,重庆北碚区档案馆向社会公开展示了一批抗战时期的珍贵文化档案,101位历史名人在北碚缙云山汉藏教理院留下的墨宝真迹得以......
太虚大师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高僧,是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被誉为佛教界的马丁·路德.他提出了“教理、教制、教产”三大革命,提出了......
传统佛教一直被世人视为远离尘世的出世之道,近代著名佛学大师太虚倡导的“人间佛教”思想不仅在理念上主张积极入世,普度众生,而且在......
易学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显学。学界对于易学史的研究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这一成就背后却还留存着一个遗憾.那就是我们的易学史......
<正>孙中山,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一个农民......
近代中国的佛教教育受到了日本的诸多影响,相关事实已为学术界所熟知。限于篇幅,在此仅以居士佛教和僧侣佛教的两位代表人物——杨......
人间佛教是佛教现代化发展的表现。太虚大师、印顺导师、星云大师分别在人间佛教的建设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人间佛教的发展需要学......
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是佛教界的泰斗和佛教改革运动的发起者,他以思想家和改革实践家的双重身份出入于世,并被教界......
人间佛教思想渊源于佛陀创教的根本情怀,而生长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是印度佛教与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成果,是......
太虚大师(1890-1947)是集中国佛学思想之大成者、近代佛教革命与革新的实践者、以佛法导引现代人心的"人间佛教"的倡导者、立足中......
弥勒信仰在近代人间净土理论的构建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太虚对弥勒信仰,尤其是兜率净土信仰一生尊崇,贯穿弘法始终,这是由于其学宗唯......
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在人间佛教理念上有诸多契合点,两位大师在倡导和实践人间佛教方面也一向相互理解支持。还合作谱写了弘扬佛教的......
赖永海:1949年出生于福建平和,1986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博士生导师,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南京大......
<正>自民国时代太虚大师倡导"人生佛教"进而演变成"人间佛教"以来,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我们可以这样来解读这场发生在中国的佛教革命......
<正>时光对于每个人都是宝贵的,年轻时勤奋努力,未来就会有所收获。一个道场也是如此,现在做了什么,以后就会得到什么。就如俗话所......
<正>一、爱惜节约有不同,常住物品勿轻忽我们在寺院里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爱惜常住物,如护眼中珠"。这是什么意思呢?眼珠对人是非......
<正>众所周知,季羡林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散文家。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及文化交流史、吐......
在赵朴老骨灰撒放东海的日子里,茗山老法师撒手西归了!去年朴老逝世茗老亲临北京,在灵堂见到朴老五年前自书临终遗偈,他也写了八句......
<正>一、前言1938年1月19日,太虚大师48岁,说偈回向外祖母及母氏云:堕世年复年,忽满四十八。众苦方沸煎,遍救怀明达!仰止唯佛陀,完......
李叔同(弘一大师)的生平影像为各类相关论著、文艺作品和纪念场所乐于选用。对其影像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是对这位杰出艺术家、佛门......
2019年5月4日至5日,首届"佛教宗教师专业与信仰为基础的社会服务"(Buddhist Chaplaincy and Faith-Based Social Services)国际会......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
《三宝歌》是由太虚大师作词、弘一大师选曲制作的一首弘扬佛教的歌曲。此歌发表后虽历经战乱与变革,却仍成为至今佛教界内外广泛......